我們可以推斷某位女士是否到了法定投票年齡,而不需要打聽她的實際年齡;如此類推,毋須知道某位男士的確實體重,我們也能看出他是否過胖。精確絕非必要,因為目的只要求交易價格能遠低於內含價值,提供安全邊際。(證券分析第六版上冊P.77)
所有有關證券的完整判斷中,價格是不可或缺的部分。投資普通股,更要慎重考慮價格因素。以錯誤價格買入股票,造成的損失不亞於買錯了股票。(證券分析第六版上冊P.101)
選擇實力雄厚、管理優良、業績良好、未來盈餘能持續成長的企業無可厚非,但這看似有根據的期望往往難以成真。許多曾經輝煌的企業如今一蹶不振,這種情況今後可能還會重演。(證券分析第六版上冊P.104)
不管是整體經濟還是特定行業,太好或太壞的條件不會永遠存在。隨著修正力量的發揮,利潤消失的產業會重現生機,利潤過高者會降到與資本相配的水準。(證券分析第六版上冊P.107)
如果極看重趨勢,可能對股票價值錯誤高估或低估。理由是任何人都無法準確預測趨勢將延續多久,那些看似有數學根據的評價程序,實際上只是出於心理因素,而且隨意變動。因此,即使趨勢或許以量化的形式呈現,但實際上應視之為質性因素。(證券分析第六版上冊P.109)
趨勢實際上是以精密預測的形式表述對未來前景的看法。同樣地,產業性質及管理層能力的結論之所以重要,也是因為與未來前景有關。這些質性因素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特質,使分析師同樣難以準確判斷這些因素對證券價格的影響程度。在大多數案例中,如果這些因素真的得到確認,往往會被過度重視。(證券分析第六版上冊P.109)
當價值主要由前景決定時,由此得出的判斷就不再受數學上的約束,因而幾乎無可避免地走向極端,這就是股價經常過度漲跌的原因。(證券分析第六版上冊P.109)
分析主要著重有事實支持的價值,而不是以預測為基礎的價值。從這個角度而言,分析師所使用的方法與投機者的方法恰恰相反。投機者的成功主要取決於本身的預測或猜測未來發展的能力;當然分析師也必須考慮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,但其主要的任務並不是希望從預測中「獲利」,而是「防止」因這些變化而遭受損失。(證券分析第六版上冊P.109)
投資是指經過透徹的分析後,確保本金安全,並能獲得滿意報酬的行為。不符合這些標準者,就是投機。(證券分析第六版上冊P.125)
認為某一種證券本質上具有投資特徵,這個看法存在謬誤。價格自始至終都是基本的影響因素,所以股票(甚至是債券)在某一價格具有投資價值,在另一個價格卻不然。(證券分析第六版上冊P.125)
投機者知道自己所冒的風險,而投資者所冒的風險卻是他不知道的。(凱因斯針對投資適當性的刻板、排他、非黑即白的態度所提出。證券分析第六版上冊P.144)
證券價格和殖利率並不是以精確的數學計算預期風險來決定的,而是取決於證券的熱門程度。(市場在實際操作中並非有效率。)(證券分析第六版上冊P.151)
債券是一種報酬有限的投資,這個債券的基本概念可引申至另一個債券投資的重要觀點。因為考慮的重點是避免損失,所以選擇債券是排除的過程,而非尋找或接納某支債券。(證券分析第六版上冊P.159)
如果難以決定或存有疑慮,就該拒絕這張證券。(華特.巴吉哈特。證券分析第六版上冊P.159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